1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带来迫切的市场需求
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,它成为了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娱乐的全方位中心。社交媒体、在线购物、移动支付,还是视频直播、在线游戏,移动互联网生态的蓬勃发展和手机应用的日益丰富,对手机的续航能力有了更高要求。
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共有80.8亿人。到2024年初,手机用户数量达到56.1亿。
GSMA智库的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总人口中有69.4%使用手机设备,与2023年初相比增加了1.38亿(+2.5%)。目前,全球超过66%的人使用互联网,这意味着地球上每3人中就有超过2人上网。
互联网最常用的功能(每种功能的用户占比):聊天和信息95.2%,社交媒体94.9%,搜索81.8%,购物75.5%,电子邮件74.3%,定位服务/地图53.5%,音乐48.1%,娱乐46.8%,天气42.1%,新闻40.8%。
智能手机的续航问题一直是困扰用户的难题。手机电量问题,是人们出行时的共同烦恼。手机电量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导航、支付、通讯等重要功能的使用。市场对便捷、高效的充电服务产生了迫切的需求。
2、手机续航能力受限,电量焦虑加剧
智能手机被成为是“现代人的新器官”,从一天开始到结束,手机成为我们每天使用频率最高、耗时最长的电子设备。手机替代了大量的生活常用工具。用手机,我们可以实现涵盖通信、新闻、社交、娱乐、游戏、办公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任务。
用户的充电需求与电量供给之间的不平衡,推动共享充电宝市场扩张。主流机型电池的平均容量已达到4962mAh,手机轻度使用3小时后平均剩余电量为61.1%,重度使用5小时后则仅剩余13.1%。以10小时为假设,测算可知单日所需电量为7532mAh,与主流容量间产生约2571mAh的电量缺口。
手机充满电后的续航时间一般为5-8小时,电量从0%充到100%,平均用时 82.7分钟。60.1%手机用户单日充电频次依然集中在1-2次的范围内,而单日充电次数高于2次的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。充电需求与电量供给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。
而共享充电宝作为便捷、灵活的充电方式,可以满足用户的即时充电需求,提升充电服务的效率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,还是在长途旅行中,共享充电宝都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。
3、手机移动充电需求,户外充电需求无法满足
传统的充电方式,用户需要携带充电宝或寻找固定的电源插座,这种充电方式并不便捷。携带充电宝虽然可以解决电量不足的问题,但充电宝本身也需要充电,且体积较大,不便携带。而寻找电源插座则可能因环境限制而无法实现。
常规充电,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在移动中对手机电量的即时充电需求。使用共享充电宝,用户只需在需要时租赁电宝,即可轻松解决电量不足的问题。
4、从购买到租赁,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
在共享充电宝出现之前,人们在户外为手机充电,需要自己购买共享充电宝或者找到提供公共充电的充电柜,把手机存放在柜子内充电。
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,充电宝的兼容性、充电速度以及容量等问题逐渐凸显。充电宝作为个人物品,携带不便且容易丢失或损坏,这对用户也是不小的损失。
共享充电宝的出现,让用户无需购买充电宝自备,能随时在公共场所租借使用。共享充电宝的租赁模式降低了用户的成本,循环使用,也让人们能更高效使用充电宝,减少闲置和浪费。而且创业者通过共享充电宝的租赁服务,获得盈利。